从模仿到超越,项目式学习如何使你快速成长?
前言 开写就完事了
开学了,虽然自己没有担任大学长等职,总听见同级或前辈感叹吐槽今年的新生百态(昨年也一样)。刚结束大一生活进入专业,我非常理解初来乍到的24级同学们对自己生活/课程,乃至专业/人生的无知和焦虑,想着在除了解答具体事务问题之外做点什么,于是有了本博客的SUSTecher系列文章。
关于这些文章的定位,我在Preface里讲清楚了,却并没有想清楚究竟要写那些具体问题,一直没动笔。选课结束准备更新点文章,我突然觉得,我们之间遇到的问题何其相似,便连忙调试设备开写,抓住转瞬即逝的创作欲。
我始终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不是靠着做预先规划的,某件具体的事,也至少要通过相关实践来发掘。所以第一篇正式的系列文章,我来手把手教你我是如何做一个项目的,为之后讲解其他工具与思路提供“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范例。
本文非常长,大可囫囵吞枣,亦可细嚼慢咽。这里面所有的工具和思想我都会在之后的系列文章里从多个侧面不断解读示范。So get yourself a cup of tea/coffee, here we go!
项目背景介绍
很荣幸拿到了商学院学长创业的实习生招聘广告。阅读后我认为其内容和结构非常适合作为分析拆解的样例。
原文链接:2024普利智策(PoliAI)创业实习生招募广告【远程or深圳】 (qq.com)
AI数字远读与非内容性背书
这玩意究竟讲了什么?阅读题目/目录+AI协助,快速帮你判断值不值得你读。
00 α-Launch概述
01 其中,我们希望找到这样的您
02 在普利,还算有一些项目价值能睇睇
03 展开说说,我们都会做什么
04 目前,可选业务组有
05 普利的生态伙伴
06 最后,招募流程附上
你好kimi,请阅读这篇文章,补充这些目录以下的详细内容
当然,能够通过其他的非内容的方式辅助判断,比如这次既然是公司的Boss直聘发送,也很重要。
(这里再举例:CMU机器人研究所石冠亚课题组招生 | 2023秋季 - 知乎 (zhihu.com),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CMU三个字字母足以表示其含金量,是你进行技术栈发展参考的必看类型;如果你认识石老师,当然也算。)
无论是学长发布的招聘信息,还是CMU,这里我们都可以统一视作重要的背书,他们的共性是不基于内容而是诉诸发布者权威。
以后我们在人类社会的信任合作逻辑,以及履历社会的部分还会再细讲。
记录和积累
为什么我能在写作中很快甩出一个CMU机器人的招生广告作为示例?因为积累。
我在昨年10月份(23.10.22)调研机器人行业的时候,做了CMU招生的相关记录,虽未能形成成熟的报告,但我一能记得很清楚我看过那些文章(这也许并不强求),二能很快从过去的obsidian仓库中调取这份文档并决定取舍(这努努力能做到的)。这份文件不仅会是以后我做决定的参考,写作的素材,也是向各位介绍我对机器人行业看法的绝佳材料。不仅是具体的内容,还有文件中展示的思路,能让我快速复制,重新做一份时效性更强,视野更广阔的报告,并且有很大信心做得有所提升。这就是无论做的好与坏,都要完成并做记录的原因,因为完成了第一次将会是提升第二次的重要奠基。
想想看,你能否做到调用几个月前做一件事的记录?或者只是给出具体的日期?
做过一些公共事务的人可能对“拍照留痕”有深刻的印象。对于个人而言,做记录然后进行积累是一件低固定成本-高潜在收益的活动(比如记日记,或者填写信用卡申请表)。
从安全角度来说,丢失了可以补充证明材料,快速录入;从发展角度来说,对做事和决策进行复盘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做出改变。即使是很简单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后的记忆效果也大不相同(即使你再也不复习了);如果你有一套个人知识管理系统(PKM)则能发挥更大作用。
小知识点
在阅读的时候,这一条取决于你个人的意愿和是否具有运转正常的个人知识库。当然,遵循自己的信息采收逻辑也很重要!杜绝垃圾信息。对于没有养成习惯的人来说,先做起来吧,慢慢会有的。
比如,我在Obsidian仓库下,PoliAI招聘阅读笔记.md 文件里进行信息的抄录。
什么,ctrl+cv还是太麻烦了?上AI!
kimi,这篇招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专有名词吗?请专有名词+原文句子+释义形式输出。
举一些Kimi回答的例子(月之暗面打钱!)
- PPE - “(PPE, the Politics, Philosophy & Economics)”
- 释义:通常指政治、哲学和经济三个学科的缩写,这里可能是指公司业务涉及的领域或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 DAO - “#持续贯彻DAO组织形式与元宇宙理念#”
- 释义:DAO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缩写,通常指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治管理的组织形式。
- 元宇宙 - “#持续贯彻DAO组织形式与元宇宙理念#”
- 释义: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空间的概念,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社交、工作、娱乐等活动。
好了,如果你很关心这些小细节,也可以继续追问AI;当你结束阅读后,可以决定怎么处理这些文字——闪卡,日记,用Ai整理,还是全部扔掉,at your pleasure! 不过预先了解这些小知识点并不能取代你对主干内容的投入,只是帮你减少阅读的障碍。这一点,我很受费曼学习法的启发。
总之,先让我们继续阅读和思考这篇文章,不要误了主线。
细读
在这个细读部分,我们讲解两点相对通用的部分,那就是招聘中提到的视角和工具。
前文对公司氛围的描述,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出创始人作为“新生代”的特点。这一点提醒我们,本篇招聘文也是人写的,创作者的取舍是决定性的。如何从他们的视角获取有利信息,以提升自己?
展开说说,我们都会做什么
a 形势 / Ups;政策 / Policies;财务 / Financial Mgt
b 普利数阁 / Poli Database;普利斯基 / Poli Copilots;普利百工 / Poli Toolbox
非常清楚,六个关键词,其中三个视角,三个工具。略去讲解的部分,英文单词其实表意非常清晰。
a部分,视角从宏观,政府,企业,是三个不一样的层级。社会面如何,由历史等等因素决定;政府根据社会面制定政策;然后是企业如何调整战略战术。从实然逐步到应然(落脚在我们该怎么做,记住作者是站在企业创始人的角度看问题)。
一句话:理解大环境和小环境,调整自己。
b部分,大数据+垂直AI+企业级合作工具,显然是实现对形势,政策的综合/分析/研判,以及对内部合作效能的追求的必备。财务——某种意义上即盈利,正是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最重要的效用函数,是每个创始人的激励机制。所以对怎么实现它当然应该大写特写。
一句话:功能需要结构实现,而对需要用什么结构很清楚。
一看原文的解释部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细节。譬如tailored tags&RAGs等专业LLM+数据检索,虽然我不搞llm开发,但在pkm还是很多次听到相关技术。如果你是对应专业/项目开发经验的人,毫无疑问你应当在cv上写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直接email询问更详细的细节。
决策
通过做笔记或者mind map你可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在讲什么了。新公司,规划,愿景,氛围,岗位好像都很不错!但你只是一个准大一刚开学(我呢,准大二刚进专业)的小家伙,要啥没啥(没错我也是)。天哪噜,我怎么投简历啊!
主要决策:投递/不投递
明确问题:你在纠结的是投简历还是不投简历。这个问题的前置问题是,你有没有自己的简历?写这篇文章的当下,我还真只有一个人博客的about界面,没有学术性个人主页或者LinkedIn。
如果我不投递简历,目前做一个简历就没有必要;如果投简历,肯定要做一个简历;如果做了一个简历,虽然之后也可以投,但是这次为什么不投呢?如果不做简历,哪啥也没有。综上,虽然从逻辑上讲,做是投的必要条件,投是做的充分条件,但是在我们的决策中则可以简化为做=投,不做=不投,如图。
做 | 不做 | |
---|---|---|
投 | ☑️ | ❌ |
不投 | ? | ☑️ |
这里的核心是舍弃了做简历但是不投递的选项。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化?我们之后会详细解释。你可能觉得多此一举,但我的经验是,当你细致推导一遍理通逻辑后,之后的思考将会变得非常顺理成章(丝滑)。就像你打过物理竞赛后,思考物理规律将会很自然,如同心中有个besiege模拟器一般。
本来这里我想再讲一讲如何思考一个决策,写了发现这里再展开说就有些离题万里了。你可以同步阅读:SUSTecher-如何做决策-1 决策分析基础,不过暂时略过这篇文章继续往下读也可以。
我们这一次就直接用引用文章里里的分析方法来列一次成本收益分析表,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盈亏比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表
这种表示并不十分严谨,但是打个草稿完全ok。
成本 | 收益 | |
---|---|---|
1 | 填写问卷 | 取得联系 |
2 | 制作投递简历 | 笔试邀请 |
3 | 参加笔试 | 面试邀请 |
4 | 参加面试 | 实习机会 |
5 | 参加实习 | 正式工作 |
我们当然可以不断细化,成本栏,如填写问卷和投递简历需要梳理你自己做过的项目和积累的技术栈,可能需要提供证书,背调联络方式,或者开源项目repo地址,这都需要时间和材料;收益栏,每一次进一步的考核和工作,对于一无所知的自己来说都是增长见识,参与实际工作的好机会;而对于术业有专攻的老油条则会更加谨慎地取舍。对于你要去学什么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控制你注意力投射和工作内容的取舍,放大你的成长收益。
机会成本
毫无疑问,文章中对实习的要求颇高。你大有可能牺牲掉各种课外活动,假期休闲和额外在课内的投入。其他晚一些举行的活动和项目就和你无关了。
想要清晰地掌握你的机会成本,需要你持续关注常驻和机动的活动。
同时,根据你的经验和见识逐步增长,每次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将会越来越多。
有时,半途而废比明确拒绝的成本更大。比如有学长在飞跃手册中指出,半途而废(不足3个月)的科研活动很容易被认为没有毅力。毫无疑问,这是你在你的履历打造里应当考虑到的。
沉没成本
你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做简历,但是最终决定不投递。这其实算比较低的沉没成本,你做的简历以后仍能复用。不过我还是建议即使不想参加实习也去投,因为已经没什么更多的追加成本了嘛!
那如果是做了几个月想退出,这就有点麻烦了。情况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机会成本往往是做出决策前考虑的,而沉没成本则是在做事中发现新情况,要变更决策时考虑的。
随着对世界的不断了解,我们每次考虑将会越来越全面和前瞻。这也是为什么使用工具+记录决策如此重要。
盈亏比分析-我最喜欢的部分
终于到了盈亏比分析了!它的背后是杠杆放大和实践为王两种改变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于天空中翱翔的猎鹰离不开的千里眼,也是一众财富自由教父们钟爱的猎枪瞄准镜。
从SUSTecher-如何做决策 3 盈亏比分析一文中我会详细解释理论推导和实践基础,在这里我用我最习惯的方式给大家打个样。
固定成本:填写文档,制作简历,投递,笔试面试
潜在成本:参加实习工作
固定收益:笔试面试,和招聘者/创始人/Boss进行交流
潜在收益:工作机会,学习新的技能,前辈带飞,内推机会,初创履历,未知的未来发展红利,等等等。
理论可能扯很久,但是这四本帐一拿出来,我想结果就非常清晰了!
对于有无限可能的潜在收益,值不值得你投入固定的成本来押注呢?值不值得你去扳一扳,折腾两下?
到这里,就不是工具方法,而是价值观与态度之争了。
多折腾的原理
你唯一的资产, 就是你的身体; 珍惜你的现金流 ——时间, 只有它, 稀缺。
无论浑浑噩噩还是努力内卷,四年都是四年。不愿意迈出第一步,哪会有之后的长征?既然时间无论如何都会流逝,你又为何会在意这个项目在你目前的认知里值不值得去做呢?
你一无所知,怎么能评价一个项目的胜率呢?
也许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就分化了。
有人觉得凡事他要想清楚才行,迟迟下不了手去做事;有人信奉做了才能认识,前面的项目都做得很差,可进步的速度却是惊人的。
有人担心这个东西不靠谱,浪费时间,想一蹴而就;有人跃跃欲试准备先干他一笔再说,反正无非交出时间作为学费,失败了也涨经验值。
盈亏比分析,为什么很有效?他蕴藏着不断实践,才能找到超额回报率的项目的宝贵经验。没有人一击即中,都要交出时间精力作为入场的“门票”。门票钱反正当日不用过期作废,用了虽然未必压中,可你损失的是固定的成本(及时止损,而不是无上下限的损失),获得的收益至少是全新的经验值,押中了的潜在收益更是“让他奔跑”,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真要有100%的预测能力,我一定会把所有银行的贷款全部拉满,赌上我和家族所有人的资产与信用,全力押注。但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世界规律,都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不断小成本试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退一万步,你又有什么可以损失的呢?
这样的项目,在学校里俯拾即是。可是曾今自视甚高的我并不在乎,知道在金融市场里备受打击,决心沉潜之时才略略领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看到这里,如何决策,还会有什么疑问吗?
不断做事,才能摸索出一份你自己的藏宝图,找到真正适合起飞的机会。
另类方法:飞到文章末尾看申请表
好啦,最后来点轻松的小trick。
我并没有阅读过太多这样详细包含企业愿景,商业模式和公司生态等等的招聘长Post。不过再次阅读时,我对前言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 本次post可能有点长, 那就先开门见山: 这是一份诚意满满的为早期创业的招工帖子, 文末有申请表。 ”
你早说啊,我直接先拉到末尾看看申请表长啥样,再决定要不要细看长文。(乐)
言归正传,我的确并没有阅读过太多这样详细的post。不过,当你读过一些文章后,就应当对这类文章的格式内容有一个大致的预期,然后去验证一些点位,快速获取信息+判断。譬如,一家初创企业没有产品或盈利模式,这怎么想象?或者你在字里行间读不到什么愿景,文字排版有很多错漏,抑或感觉治理起来会是一塌糊涂,那还不快跑(乐)。
正面来说,有大公司或者好的VC站台,那也值得多看一两眼;专业特别对口,先Email验证下,再考虑是不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凡此种种,都让你获得新的抓手或者及时止损。
去参与一些会议也是这样。谁举办?谁承办?啥活动叫了谁来致辞谁来摆龙门阵(访谈)?一回生二回熟,下次你就知道是要认真听内容还是多social了。
你认知上可能半篇文章/几句演讲就会有所转变或是顿悟,但产出重在如何指导你下一步的行动。你的记录也要落脚在决策和行动上。
而我说的这个另类方法,不过只是一个侧面罢了。
后记 做中学,学做事
累死个人了,从来没觉得写文章如此累人。
暑假放假玩的太嗨了,果然该干点挑战性的工作了。
可能我上面强调精神, 意志多了。实际上WORK SMART很重要。前面提到过,我帮导师做SERVICE, 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我只和老板提了个要求, 希望他能提供他以前的样本。事实上就写推荐信一件事上, 我就建了各种推荐信的资料库, 包括(专业名词等略)。将来我可能需要的各种推荐信的场合我都准备好了。同样对于文章审稿,我也有一套资料库。 ——熊辉教授《为什么人前进的路总是被自己挡住 (连载四) 》(qq.com)
我高中时期郁闷的根源在于身边大佬太少,学不到什么东西,而我恰恰是强依赖模仿学习内化他人进行自我迭代成长的。
今天你们在南科大,能接触到非常多优秀的同龄人,前辈,教授,各界人士。学习到他们的做事为人思路,非常重要,能和他们一起做事,你的经验值将涨的非常快。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的经验,从任何一本专业教材中都难以获得;前辈的指点和示范,少走十年弯路有余。为什么首篇重要的长文落脚于具体的事项?因为做事才是唯一的道理。问大佬是得不到答案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今天没有英语角,大家好好消化内容。
除了github公开提issue外,也可以将你的感悟发送到我的工作邮箱liuhj10860[at]gmail.com,将[at]替换为@。
阅读方法:与新生相关的tag,主要是SUSTecher。目前文章数还不足以进行细分。